治療駝背瑜伽方法
摘要
你是不是也總被人說“含胸駝背沒精神”?穿再好的衣服也撐不起來,拍照永遠像只“低頭蝦米”,甚至久了肩頸酸痛、呼吸都覺得費勁?別擔心,駝背不是不可逆的“絕癥”,今天分享5個親測有效的瑜伽動作,搭配日常習慣調(diào)整,每天15分鐘,幫你從“佝僂體態(tài)”找回挺拔身姿。親測3個月,不僅肩膀打開了,連氣質(zhì)都提升了好幾個level,趕緊收藏練起來!
一、先說說:駝背到底有多“坑”?
前幾天和閨蜜逛街,她盯著我嘆了口氣:“你能不能把背挺直點?每次看你走路都像背著塊石頭,累不累?。俊蔽也磐蝗灰庾R到,自己不知不覺已經(jīng)成了“駝背星人”——
穿襯衫永遠領(lǐng)口歪歪扭扭,顯得邋遢;
低頭玩手機10分鐘,脖子就僵得像塊木頭;
甚至晚上睡覺,平躺時背都貼不緊床板,總覺得“空落落”的。
后來查資料才發(fā)現(xiàn),駝背不只是“不好看”這么簡單。長期含胸會讓胸腔空間變小,影響呼吸深度,時間久了容易胸悶、氣短;還會拉扯肩頸肌肉,導致“富貴包”“斜方肌肥大”,甚至壓迫神經(jīng),引發(fā)頭暈手麻。更扎心的是,體態(tài)垮了,整個人的氣場也跟著掉價,明明20多歲,看起來卻比同齡人“滄?!辈簧?。
二、為什么我們會變成“駝背星人”?
別總怪自己“天生骨頭軟”,大部分駝背其實是“后天作出來的”。咱們先別急著練動作,搞清楚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1. 久坐+低頭,肌肉“失衡”了
現(xiàn)在的人,不是坐著上班,就是躺著刷手機。低頭時,脖子前伸、肩膀內(nèi)扣,胸前的胸大肌、胸小肌長期處于緊張縮短狀態(tài);而背部的菱形肌、中下斜方肌卻因為“用不上力”,慢慢變得松弛無力。就像拉皮筋,一邊緊一邊松,時間久了,身體自然就“往前倒”,形成駝背。
2. 錯誤姿勢成了“習慣”
很多人坐下就喜歡“癱”在椅子上,腰部沒支撐,背部肌肉完全放松;走路時低頭看手機,重心前傾。這些小習慣每天重復,身體會慢慢“記住”這個姿勢,哪怕刻意想挺直,也覺得“累得慌”——因為你的肌肉已經(jīng)“忘了”怎么發(fā)力了。
3. 核心力量太弱,“撐不住”身體
腹部和腰部核心力量不足,就像蓋房子少了承重墻,上半身自然會往前塌。尤其是生完孩子的媽媽,或者長期不運動的人,核心肌群松弛,駝背會更明顯。
三、5個瑜伽動作,每天15分鐘“掰直”駝背
知道了原因,咱們就從“放松緊張肌肉+強化薄弱肌群”入手。這5個動作是我跟瑜伽老師學的,動作簡單,在家就能練,重點是“精準發(fā)力”,別追求“做得多”,而是“做得對”。
動作1:貓牛式——放松脊柱,喚醒背部肌肉
作用:靈活脊柱,放松肩頸,改善久坐導致的背部僵硬。
步驟:
1. 跪姿,雙手撐在肩正下方,膝蓋在髖正下方,大腿垂直地面(膝蓋不舒服可以墊個毛巾);
2. 吸氣時,抬頭、塌腰、屁股翹起,肚子往下沉,感受背部肌肉拉伸(牛式);
3. 呼氣時,低頭、含胸、拱背,下巴找胸口,像貓弓背一樣,感受背部肌肉收緊(貓式);
4. 重復10-15次,動作速度放慢,配合呼吸。
注意:別聳肩!肩膀遠離耳朵,手臂伸直但別鎖死肘關(guān)節(jié)。剛開始可能會覺得背部“咯吱響”,別擔心,是僵硬的關(guān)節(jié)在“活動筋骨”。
動作2:下犬式——拉伸肩背,強化手臂力量
作用:拉伸緊張的肩前側(cè)和背部肌肉,同時強化手臂和核心,幫身體找到“向上提”的力量。
步驟:
1. 從貓牛式進入,雙手撐地,手指張開抓地;
2. 呼氣,抬起膝蓋,臀部向上抬高,身體呈“倒V”形,腳跟盡量踩地(踩不到也沒關(guān)系,膝蓋微屈);
3. 背部挺直,別塌腰,頭部自然下垂,眼睛看肚臍方向;
4. 保持5-8個呼吸,感受大腿后側(cè)和背部的拉伸。
常見錯誤:很多人會把重心壓在手腕上,導致手腕疼。記住,重心要往腳跟和臀部轉(zhuǎn)移,手臂只是“支撐”,不是“承重”。如果手腕疼,換成前臂撐地(海豚式變體)也可以。
動作3:眼鏡蛇式——激活背部“發(fā)力感”
作用:重點強化背部的菱形肌和中下斜方?。ň褪邱劚硶r“偷懶”的肌肉),幫你找回“挺胸”的力量。
步驟:
1. 俯臥,雙腿伸直并攏,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胸口兩側(cè),手指朝前;
2. 吸氣,用背部肌肉發(fā)力,慢慢抬起上半身,肩膀向后打開,胸口往前推(別用手臂硬撐!);
3. 抬頭,眼睛看向前方,保持頸部放松,別仰頭;
4. 保持3-5個呼吸,呼氣時慢慢放下身體。重復3-5組。
關(guān)鍵:很多人練這個動作會覺得腰疼,那是因為用腰發(fā)力了!記住,發(fā)力點在“肩胛骨中間”,想象背部肌肉在“夾一支筆”,感受背部收緊,而不是腰部使勁。如果腰疼,就少抬一點,以不難受為度。
動作4:靠墻站立式——糾正體態(tài)“記憶”
作用:幫身體找回“挺拔”的正確姿勢,形成新的肌肉記憶,比單純“提醒自己挺直”更有效。
步驟:
1. 后背貼墻站立,雙腳分開與髖同寬,腳跟離墻約10厘米;
2. 后腦勺、肩胛骨、臀部、腳后跟貼墻,雙手自然下垂;
3. 慢慢收緊腹部和臀部,感受身體像“被墻吸住”一樣向上延展;
4. 保持5分鐘,期間可以正常呼吸,別憋氣。
小技巧:剛開始站可能覺得“渾身別扭”,肩膀總想往前跑??梢栽诒巢繆A一張紙(別掉下來),強迫肩胛骨收緊,堅持一周,你會發(fā)現(xiàn)“挺直背”沒那么累了。
動作5:嬰兒式放松——給身體“復盤”
作用:做完前面的動作,用嬰兒式放松緊張的肌肉,讓身體記住“舒展”的感覺。
步驟:
1. 跪姿,膝蓋分開與髖同寬,大腳趾相碰,臀部坐在腳跟上;
2. 上身向前趴,額頭貼地,雙臂向前伸直(或放在身體兩側(cè));
3. 深呼吸,感受背部和肩頸的拉伸,保持1-2分鐘。
感受:如果覺得膝蓋硌得慌,就在膝蓋下墊個毯子;如果臀部坐不到腳跟上,也別勉強,慢慢來,身體放松最重要。
四、除了練瑜伽,這3個日常習慣也能“防駝背”
瑜伽動作是“主動矯正”,但如果日常習慣不改,練再多也白搭。分享3個我親測有用的小細節(jié):
1. 坐姿:別“癱”著,找個“支撐點”
坐著時,腰部放個靠墊,讓腰椎貼緊靠墊,肩膀自然打開,電腦屏幕和眼睛平齊(別低頭看屏幕?。?。每坐40分鐘,起來活動2分鐘,做個擴胸運動(雙手交叉舉過頭頂,向后伸展,感受胸口打開)。
2. 走路:抬頭、收下巴、“頭頂找天花板”
走路時,想象頭頂有根繩子往上拉,下巴微微收(別仰頭),肩膀向后打開,腹部收緊。剛開始可能覺得“走路不自然”,但堅持一周,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人的氣場都不一樣了。
3. 選對枕頭:別讓脖子“窩著睡”
枕頭太高或太低都會導致頸椎變形,間接加重駝背。理想的枕頭高度是:躺下時,頸椎和床面平行,不低頭也不仰頭(大概一拳高,具體看個人)。我之前用高枕頭,早上起來脖子總是僵的,換成矮枕頭后,肩頸舒服多了。
最后想說:
駝背不是一天形成的,矯正也需要時間。我剛開始練的時候,堅持了2周才覺得背部“有點發(fā)力感”,3個月后拍照,朋友都說“你好像長高了”(其實是體態(tài)挺拔了顯高)。
別追求“速成”,每天15分鐘,把瑜伽動作融入生活(比如早上起床做貓牛式,晚上睡前靠墻站5分鐘),慢慢你會發(fā)現(xiàn):肩膀打開了,呼吸順暢了,穿衣服也好看了,整個人都透著一股“舒展”的自信。
體態(tài)是最好的“外衣”,從今天開始,和含胸駝背說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