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yǎng)生食材有哪些-有什么-包括什么
進入寒冬臘月,很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容易手腳冰涼、皮膚干燥,稍微不注意就感冒咳嗽。其實這都是身體在提醒我們:該給身體補充"能量"了!冬季養(yǎng)生的關鍵在于"藏"和"補",而餐桌上的食材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良藥。今天就給大家盤點那些冬天必吃的養(yǎng)生食材,從根莖類到菌菇類,從肉類到湯品,看完這篇你就知道冬天該怎么吃才最養(yǎng)人。
一、根莖類食材:埋在土里的"暖身寶"
1. 白蘿卜
民間常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冬天的白蘿卜含水量高達90%,不僅能緩解干燥,其中的芥子油還能促進消化。記得小時候奶奶總愛用白蘿卜燉羊肉,蘿卜吸飽了肉香,吃起來甜絲絲的。推薦做法:白蘿卜去皮切滾刀塊,與羊蝎子一起焯水后加生姜燉煮1.5小時,出鍋前撒把蔥花,喝完渾身暖烘烘。
2. 山藥
山藥被譽為"平價人參",尤其是鐵棍山藥黏液中的黏蛋白,能保護胃黏膜。冬天脾胃功能弱的人,早上喝碗山藥小米粥特別舒服。這里教個小竅門:蒸山藥時連皮一起蒸,熟了之后用筷子一戳就能輕松去皮,比生去皮省勁兒多了。
3. 冬筍
冬筍是冬天的時令鮮味,富含膳食纖維和氨基酸。但很多人覺得冬筍處理麻煩,其實把冬筍切成薄片后用沸水焯1分鐘,就能去除澀味。推薦做冬筍炒臘肉,筍的清甜中和了臘肉的咸香,下飯又營養(yǎng)。
二、溫補肉類:御寒必備的"能量棒"
1. 羊肉
羊肉性溫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鐵元素,對改善手腳冰涼特別有效。北方人愛吃涮羊肉,南方人則喜歡做羊肉煲。不過羊肉吃多了容易上火,記得搭配蘿卜或甘蔗同煮,既能去膻味又能中和火氣。上周在菜市場買了羊腿肉,回家用砂鍋慢燉2小時,滿屋都是肉香,連不愛吃羊肉的孩子都吃了兩大塊。
2. 烏雞
烏雞比普通雞肉含有更多的黑色素和氨基酸,冬天用來燉湯最滋補。推薦烏雞山藥湯:烏雞焯水后與山藥、紅棗、枸杞同燉,大火燒開轉小火1小時,喝的時候加少許鹽調(diào)味,適合氣血不足的女性。
3. 牛肉
牛肉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和鋅元素,能增強免疫力。冬天適合做番茄燉牛腩,牛腩選帶筋的部位,燉到軟爛脫骨,番茄的酸甜味滲透到肉里,配米飯能多吃一碗。不過牛肉纖維較粗,消化功能弱的人要適量食用。
三、菌菇海藻類:餐桌上的"營養(yǎng)黃金"
1. 香菇
干香菇中的香菇多糖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泡香菇的水不要倒掉,過濾后用來炒菜或燉湯,鮮味十足。推薦香菇滑雞片:雞胸肉切片用淀粉腌制,與泡發(fā)的香菇同炒,鮮嫩可口,老人孩子都愛吃。
2. 海帶
海帶含有豐富的碘和膳食纖維,能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冬天吃火鍋時放幾片海帶,清爽解膩。但海帶性寒,最好搭配生姜或辣椒一起烹飪,比如做海帶排骨湯時加幾片姜,既能驅寒又能提鮮。
3. 黑木耳
黑木耳被譽為"腸道清道夫",富含膠質(zhì)和鐵元素。冬天運動量減少,容易便秘,每天吃點黑木耳能促進腸道蠕動。推薦涼拌黑木耳:木耳泡發(fā)后焯水,加生抽、香醋、蒜末和香菜拌勻,簡單又爽口。
四、滋補湯品:一碗熱湯暖全身
1. 蘿卜排骨湯
這道湯是冬天的家常必備,排骨焯水后與白蘿卜、玉米同燉,小火慢燉1小時,湯鮮味美。記得排骨要選前排,肉質(zhì)更嫩;蘿卜不要太早放,否則容易燉爛。
2. 銀耳蓮子羹
冬天空氣干燥,銀耳蓮子羹能滋陰潤燥。銀耳要選淡黃色的干銀耳,泡發(fā)后撕成小朵,與蓮子、百合、冰糖一起燉煮1小時,直到銀耳出膠。晚上喝一碗,第二天皮膚都水潤不少。
3. 當歸生姜羊肉湯
這是經(jīng)典的驅寒湯方,適合風寒感冒初愈或特別怕冷的人。羊肉切塊焯水,與當歸、生姜、紅棗同燉,大火燒開后轉小火2小時。不過當歸用量不宜過多,5-10克即可,否則味道會發(fā)苦。
五、冬季養(yǎng)生小貼士
雖然冬季需要進補,但也要注意"適度"。比如羊肉一周吃1-2次即可,過量容易上火;根莖類蔬菜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也要搭配綠葉菜,保證營養(yǎng)均衡。另外,冬天喝水不能少,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溫水,避免干燥上火。
其實冬季養(yǎng)生并不復雜,把這些常見食材吃對、吃好,就能讓身體暖暖的過冬天。每個人體質(zhì)不同,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食材,比如體寒的人多吃羊肉生姜,體熱的人可以多喝銀耳蓮子羹。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找到冬天的養(yǎng)生密碼,吃出健康好身體。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edunews/73487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