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容易混淆的日語敬語
在日語學習里,敬語大概是最讓人頭疼的“攔路虎”了。明明背了一堆規(guī)則,一到實際場景就卡殼:跟日本同事吃飯,想說“您先請”結果說成“我先開動”;給客戶發(fā)郵件,想用敬語顯得專業(yè),卻被前輩指出“這里用錯會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甚至去便利店買東西,對店員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都要糾結要不要加“お”……
敬語用錯,輕則顯得生硬尷尬,重則可能冒犯對方,尤其在注重禮儀的日本社會,一個小小的敬語失誤都可能影響人際關系或工作。今天就結合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踩坑的幾個場景,掰開揉碎講清楚敬語的“潛規(guī)則”,看完這篇,至少能避開80%的常見錯誤。
一、「です/ます」≠敬語?日常禮貌語和本格敬語的坑
很多人剛學日語時,會把“です/ます”當成“敬語”的代名詞——覺得只要句子末尾加了“です”或“ます”,就是禮貌的表達。但其實,「です/ます」只是基礎禮貌語(丁寧語),和真正的“敬語”完全不是一回事。
舉個例子:同事佐藤帶了家鄉(xiāng)特產,你想讓他先吃,說“佐藤さん、先に食べますよ”。這句話用了“食べます”,語法上沒問題,但對方聽了可能會愣一下——因為“食べます”只是普通的禮貌表達,沒有體現(xiàn)對佐藤的“尊敬”。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佐藤さん、先に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這里的“召し上がる”才是“吃”的尊他語,專門用來描述對方的行為,表示尊敬。
再比如:你想請教前輩問題,說“すみません、この件について教えますか”?!敖踏à蓼埂笔恰敖獭钡亩Y貌語,但用在這里,潛臺詞是“你教我”,語氣太直接,不夠尊敬。正確的尊他語應該是“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すか”(能請您教我嗎?),用“いただく”(自謙語,表示“我收到您的幫助”)來間接抬高對方。
劃重點:禮貌語(です/ます)是“對所有人都客氣的基礎表達”,而敬語(尊他語、自謙語)是“針對特定對象(長輩、上級、客戶等)的拔高表達”。日常和同輩朋友說話用“です/ます”足夠,但對需要尊敬的人,必須用專門的敬語動詞。
二、「お」和「ご」亂用被笑?記住這個區(qū)分公式
“お茶”“ご飯”“お手紙”“ご意見”……日語里很多詞前面會加“お”或“ご”,但什么時候用“お”,什么時候用“ご”?不少人憑感覺亂加,結果鬧笑話——比如把“手紙(てがみ)”說成“ご手紙”,或者把“意見(いけん)”說成“お意見”,其實都是錯的。
這里有個簡單的區(qū)分規(guī)則:“お”接“和語詞”(日本固有詞匯),“ご”接“漢語詞”(從中國傳入的詞匯)。
和語詞+お:比如“茶(ちゃ)”是日本傳統(tǒng)詞匯(和語),所以說“お茶”;“手紙(てがみ)”是日本古代就有的詞匯(和語),所以說“お手紙”;“名前(なまえ)”也是和語,所以說“お名前”。
漢語詞+ご:比如“飯(はん)”來自漢語“飯”(漢語詞),所以說“ご飯”;“意見(いけん)”來自漢語“意見”(漢語詞),所以說“ご意見”;“家族(かぞく)”來自漢語“家族”,所以說“ご家族”。
當然,日語里總有“例外”:比如“お酒(さけ)”是和語詞,加“お”正確;但“ご馳走(ごちそう)”是和語詞,卻習慣加“ご”,這是固定搭配,只能單獨記。不過90%的情況都符合“和語用お,漢語用ご”,記不住的時候套這個公式,基本不會錯。
錯誤案例:給客戶發(fā)郵件,想寫“感謝您的回復”,說成“お返事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胺凳拢à丐螭福笔菨h語詞(來自“返事”),正確應該是“ご返事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三、自謙語和尊他語用反?核心邏輯就一個:“誰在做動作”
敬語里最容易搞混的,莫過于“自謙語”和“尊他語”。有人以為“越客氣越好”,結果把描述自己的詞用在了對方身上,反而顯得沒禮貌。其實區(qū)分很簡單:自謙語是“說自己的行為時,把自己放低來抬高對方”;尊他語是“說對方的行為時,直接抬高對方”。
先看尊他語:描述對方的動作,用“尊他動詞”或“お+動詞連用形+になる”
比如上司說明天來公司,你不能說“社長は明日來ます”(“來ます”是禮貌語,不夠尊敬),而要說“社長は明日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いらっしゃる”是“來/去/在”的尊他語,專門用于描述長輩、上級的動作。
再比如客戶說“我知道了”,你不能讓對方說“分かりました”,而要引導對方說“かしこまりました”(“知道了”的尊他語,客戶對自己說時用),或者你描述客戶的狀態(tài)時說“お客様はもうご存知です”(“ご存知”是“知道”的尊他語)。
再看自謙語:描述自己的動作,用“自謙動詞”或“お+動詞連用形+する/いたす”
比如你要去拜訪客戶,不能說“明日お客様を訪問します”(“訪問します”是普通動詞,對客戶不夠謙遜),而要說“明日お客様の所に伺います”——“伺う”是“拜訪”的自謙語,表示“我去您那里,是我的榮幸”。
再比如你收到客戶的禮物,想說“謝謝”,不能只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加上自謙語會更得體:“プレゼントをいただき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いただく”是“收到”的自謙語(“もらう”的自謙),表示“我有幸收到您的禮物”,間接抬高對方。
對比表格:3組最常用的敬語動詞(記熟這幾個,日常夠用了)
普通動詞 | 尊他語(對方的動作) | 自謙語(自己的動作) |
---|---|---|
行く/來る/いる | いらっしゃる | 參る(まいる) |
食べる/飲む | 召し上がる | いただく |
言う | おっしゃる | 申す(もうす)/申し上げる |
四、「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用錯?場景不對等于白說
吃飯前說“いただきます”,吃完說“ごちそうさま”,這是很多人學的第一個日語禮儀。但你知道嗎?這兩句話的適用場景遠不止“吃飯”,用錯場景反而會鬧笑話。
「いただきます」:核心是“領受”,不只是“開飯”
“いただきます”的原型是自謙語“いただく”(“もらう”的自謙),意思是“我榮幸地領受了您的東西/幫助”。所以除了吃飯前(領受食物),收到禮物、得到別人幫助時,都可以說“いただきます”。
比如同事幫你帶了咖啡,你可以說“コーヒーをいただき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謝謝您給我?guī)ЭХ龋豢蛻敉饬四愕姆桨?,你可以說“ご協(xié)力いただき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感謝您的配合)。
但注意:對長輩/上級說“我收到了”,不能用“もらいました”,必須用“いただきました”。比如上司給你文件,說“ファイルをいただきました”(我收到文件了),比“もらいました”更顯謙遜。
「ごちそうさま」:僅限“吃完飯后感謝對方提供食物”
“ごちそうさま”的意思是“感謝您準備的美味食物”,所以只能用在吃完飯后,而且必須是“對方提供了食物”的場景。如果是自己做飯、自己買的便當,吃完說“ごちそうさま”就很奇怪(可以說“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但語氣更輕,像對自己說“謝謝這頓飯”)。
錯誤例子:收到朋友送的生日禮物,你說“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對方會一臉懵,因為“ごちそうさま”只和食物有關,正確應該是“プレゼントをいただきまし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五、“敬語病”比“不用敬語”更可怕?過度尊敬反而拉遠距離
最后想說一個很多人容易犯的“隱形錯誤”:過度使用敬語。比如對關系很好的朋友說“お食事を召し上がりますか”(您要吃飯嗎?),或者對家人說“お風呂に入られますか”(您要洗澡嗎?),對方會覺得“你是不是在跟我客氣?”反而顯得疏遠。
日語敬語的核心是“看對象用對程度”:
對長輩、上級、客戶:用尊他語/自謙語(比如“いらっしゃる”“伺う”);
對同輩同事、朋友:用禮貌語(です/ます)即可,比如“食べますか”“行きますか”;
對家人、親密朋友:甚至可以用簡體(食べる?行く?),顯得自然親切。
就像中文里,對朋友說“您請”會很奇怪,日語里過度敬語也是一個道理。記?。壕凑Z的目的是“表達尊重”,而不是“炫技”,用對場合比用高級敬語更重要。
其實日語敬語沒那么玄乎,核心就兩條:“尊敬對方時,用尊他語描述對方的動作;謙遜自己時,用自謙語描述自己的動作”。平時多留意日本人的日常對話(比如日劇、綜藝里的職場場景),把上面說的幾個高頻混淆點記在本子上,遇到類似場景套進去,慢慢就會形成“條件反射”。
下次再遇到敬語問題,別慌,先想想“誰在做動作”“和對方什么關系”,跟著邏輯走,總比瞎猜靠譜。畢竟,語言的本質是溝通,只要態(tài)度真誠,哪怕偶爾有小失誤,對方也能感受到你的用心呀。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xyzzx/Japanese_language/50397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