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如何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核心觀點: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從來不是“多讀就好”的玄學,而是“用對方法+刻意練習”的結(jié)果。我曾經(jīng)也是看到長難句就頭疼,一篇文章查100個單詞還是抓不住主旨,后來通過拆解目標、避開誤區(qū)、針對性訓練,現(xiàn)在讀外刊能做到“一遍懂大意,兩遍理邏輯”。如果你也被“讀得慢、看不懂、記不住”折磨,這篇文章會幫你把“提升閱讀能力”拆成可落地的步驟,看完就能上手練。
你是不是也陷在這些“閱讀泥潭”里?
先別急著找方法,咱們先聊聊“你為什么覺得閱讀難”。我做過一個小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90%的人卡殼在這3個問題上:
1. 逐字翻譯,讀得比蝸牛還慢
“每個單詞都認識,連在一起就懵了”——這是最常見的吐槽。比如看到“While online education offers flexibility, it lacks the interactiv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s”,非要逐字翻譯成“雖然在線教育提供靈活性,它缺乏互動元素傳統(tǒng)教室的”,折騰半天還沒理順意思,10分鐘過去了,一篇短文才讀了3行。
2. 遇到生詞就“死磕”,打斷閱讀節(jié)奏
“不認識的單詞必須查!不然等于白讀!”——我以前也這么想。結(jié)果呢?一篇500詞的文章,查了20個生詞,查完前面忘后面,合上書只記得“abandon”(放棄),完美呼應(yīng)了自己的閱讀狀態(tài)。
3. 讀完像“過眼云煙”,主旨、細節(jié)全抓瞎
“文章讀完了,問我講了啥?呃……好像是說環(huán)保?又好像提到了科技?” 這種“讀完就忘”的感覺,本質(zhì)是沒抓住文章的“骨架”——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觀點?用了哪些例子支撐?邏輯是“總-分”還是“對比-結(jié)論”?
先打破3個“偽常識”,別讓錯誤方法毀了你的努力
很多人練閱讀沒效果,不是不夠勤奮,而是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這3個誤區(qū),我踩過,你大概率也中招了:
誤區(qū)1:“閱讀差=單詞量不夠”,瘋狂背單詞就能解決?
真相:單詞是基礎(chǔ),但“認識單詞”≠“讀懂文章”。 比如“bank”,你知道是“銀行”,但在“on the bank of the river”里是“河岸”;“check”是“檢查”,但“check out”可能是“退房”也可能是“了解”。更別說長難句里的語法結(jié)構(gòu)(比如倒裝、省略),就算每個單詞都認識,語法不懂照樣白搭。
我踩過的坑: 曾經(jīng)為了提升閱讀,抱著單詞書從A背到Z,結(jié)果做真題時,一篇閱讀里90%的單詞都認識,還是選不對答案——因為沒看懂作者用“however”轉(zhuǎn)折后的真實觀點。
誤區(qū)2:“必須讀懂每一個詞,不然就是沒讀透”
真相:閱讀的核心是“獲取信息”,不是“逐字翻譯”。 就連母語閱讀,你也不會逐字摳——看新聞時,遇到不認識的人名、地名,會跳過繼續(xù)讀;讀小說時,遇到復雜的環(huán)境描寫,也會快速掃過抓情節(jié)。英語閱讀同理,80%的信息都在“主旨句、邏輯詞、高頻詞”里,剩下20%的生僻詞(比如專業(yè)術(shù)語、人名),完全可以暫時忽略。
誤區(qū)3:“精讀和泛讀隨便選一個練就行”
真相:精讀和泛讀缺一不可,功能完全不同。
泛讀是“練速度、擴知識面”,比如讀英語新聞、故事,目標是“1分鐘讀150詞,知道大概講了啥”;
精讀是“練理解、學表達”,比如讀教材課文、外刊精選文章,目標是“搞懂每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積累好詞好句”。
只泛讀不精讀,會停留在“看得懂故事,但讀不懂復雜文章”;只精讀不泛讀,會變成“讀得慢,遇到新話題就慌”。
3個核心層次:從“讀懂”到“讀透”,一步一個腳印
提升閱讀能力,就像蓋房子:先打地基(讀懂大意),再搭框架(理清邏輯),最后精裝修(積累表達)。這3個層次,按順序練,效果翻倍。
層次1:基礎(chǔ)層——30秒抓住文章“靈魂”(讀懂大意)
目標:讀一段/一篇文章,30秒內(nèi)說出“主題+作者態(tài)度”。
很多人讀完沒印象,就是因為一開始沒抓“主旨”。分享一個我親測有效的“首句串讀法”:
段落主旨:90%的英語文章段落,主旨句都在第一句(偶爾在最后一句)。比如這段:“Exercise is often recommended for weight loss. However,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diet plays a more critical role in reducing body fat.” 第一句說“運動被推薦減肥”,但第二句用“However”轉(zhuǎn)折,所以段落主旨是“飲食比運動對減肥更重要”。
文章主旨:把每段的主旨句串起來,就是文章大意。比如一篇文章3段,主旨句分別是“在線教育的優(yōu)點”“在線教育的缺點”“未來在線教育的發(fā)展方向”,那文章主旨就是“分析在線教育的優(yōu)缺點及未來趨勢”。
實操示例: 拿一篇英語短文(比如高考/四六級閱讀真題),只讀每段第一句,用一句話總結(jié)文章大意。剛開始可能慢,練10篇后,你會發(fā)現(xiàn)“抓主旨”像條件反射一樣簡單。
層次2:進階層——5分鐘理清“邏輯脈絡(luò)”(讀懂結(jié)構(gòu))
目標:知道作者“怎么說”,而不只是“說什么”。
文章的邏輯,就像人的骨架,撐著所有內(nèi)容。常見的邏輯有“總分”“對比”“因果”“舉例”,通過“邏輯信號詞”就能快速識別:
轉(zhuǎn)折:but/however/yet(重點在后面);
因果:because/so/therefore(找原因和結(jié)果);
舉例:for example/such as(例子是為了支撐觀點,看懂觀點即可);
總結(jié):in conclusion/in short(后面是核心結(jié)論)。
我常用的小技巧: 讀文章時,在邏輯詞下面畫橫線,旁邊標上“轉(zhuǎn)”“因”“果”“例”。比如看到“Although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communication, it has also reduced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畫橫線“Although”,標“轉(zhuǎn)”,就知道重點在“reduced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層次3:高階層——積累“可復用的表達”(讀以致用)
目標:把別人的“好詞好句”變成自己的,為寫作/口語打基礎(chǔ)。
精讀時,別只關(guān)注“意思”,還要留意“表達”。比如看到“take into account”(考慮到),就記下來,以后想說“考慮到成本,我們選擇了這個方案”,就可以說“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st, we chose this plan.”
3個必記的“精讀筆記模板”:
1. 固定搭配:比如“pay attention to”“in terms of”;
2. 長難句結(jié)構(gòu):比如“it is + adj. + that從句”(it作形式主語);
3. 觀點表達:比如“From my perspective...”“As far as I’m concerned...”。
我以前精讀《經(jīng)濟學人》時,每天記5個表達,3個月后寫作文,再也不會翻來覆去用“very important”“I think”了。
3個“拿來就能用”的實操技巧,今天開始練
方法講了這么多,最重要的是“立刻行動”。分享3個我每天都在用的小技巧,簡單到“每天20分鐘就能練”:
技巧1:“碎片化泛讀+固定時間精讀”,效率拉滿
泛讀:利用等公交、午休的5-10分鐘,讀“簡單、有趣、生活化”的內(nèi)容。推薦幾個渠道:
英語趣配音/每日英語聽力:選“新聞簡訊”“故事”板塊,難度低,帶音頻;
公眾號“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內(nèi)容和中國相關(guān),文化隔閡小,比如“春節(jié)為什么要貼春聯(lián)”。
泛讀時別糾結(jié)生詞,看懂大意就行,目標是“培養(yǎng)閱讀習慣,適應(yīng)英語語感”。
精讀:每天固定30分鐘,選“有難度、有深度”的材料(比如教材課文、考研/四六級真題閱讀)。精讀步驟:
1. 第一遍:不查單詞,讀完全文,用“首句串讀法”總結(jié)主旨;
2. 第二遍:逐句讀,劃出生詞和長難句,先猜意思,再查字典/分析語法;
3. 第三遍:整理筆記(邏輯結(jié)構(gòu)+好詞好句)。
技巧2:遇到生詞“三不查”,先練“猜詞能力”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邊讀邊查單詞。 正確的做法是:
1. 不認識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直接跳過,比如“Professor Smith”“New York”,不影響理解;
2. 形容詞、副詞:通過上下文猜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比如“She gave a scornful look”,從“l(fā)ook”(表情)和語境(比如吵架場景),猜“scornful”是“輕蔑的”;
3. 動詞、名詞:通過“詞根詞綴”或“搭配”猜,比如“un-”是否定前綴,“happy”“unhappy”;“take a...”后面跟“walk”“shower”,猜“take a nap”是“小睡”。
讀完文章后,再把猜不出的關(guān)鍵詞查字典,記到生詞本上(只記“文章里的意思”,別貪多)。
技巧3:長難句“解剖法”,再復雜的句子也不怕
長難句之所以難,是因為“修飾成分太多”(定語、狀語、插入語)。教你一個“找主干”的方法,3步拆解:
1. 找謂語動詞(句子的“心臟”,一個句子只有一個謂語動詞,時態(tài)/單復數(shù)要注意);
2. 找主語和賓語(誰做了什么);
3. 看修飾成分(定語修飾名詞,狀語修飾動詞/句子)。
舉例: “The study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at Harvard Universit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Medicine last month, shows that regular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by 30%.”
謂語動詞:shows(第三人稱單數(shù),一般現(xiàn)在時);
主語:The study,賓語:that引導的從句(regular exercise can reduce...);
修飾成分:“conducted by...”(過去分詞作定語,修飾study),“which was published...”(定語從句,修飾study)。
拆完后,句子主干是“The study shows that regular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by 30%”(這項研究表明,規(guī)律運動能降低30%的心臟病風險),是不是瞬間清晰了?
最后提醒:這2個習慣正在“偷走”你的閱讀能力,趕緊改!
1. 邊讀邊“默念”:很多人讀英語時,會在心里把每個詞“念”出來,甚至嘴唇動。這會讓你的閱讀速度永遠停留在“說話速度”(每分鐘100詞左右),而正常閱讀速度應(yīng)該是每分鐘200-300詞。改的方法:用手指或筆尖指著文字,快速移動,強迫眼睛跟上手指速度,不讓大腦有“默念”的時間。
2. 讀完不“復盤”:練了10篇閱讀,從不總結(jié)“為什么錯”。是主旨沒抓對?還是細節(jié)定位不準?或者邏輯詞沒注意?每次做完閱讀,花5分鐘分析錯題原因,比盲目做10篇效果還好。
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就像學騎自行車——一開始覺得難,摔幾次、找對平衡感,就會越來越順。別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每天練20分鐘,3個月后回頭看,你會感謝現(xiàn)在“用對方法”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