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怎樣練口才_小學(xué)生口才訓(xùn)練方法
摘要:
小學(xué)生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靠科學(xué)方法練出來的。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活潑外向,一到陌生場合就不敢說話;或者說話顛三倒四、沒重點,這些都是表達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本文結(jié)合兒童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從"敢說會說說好"三個階段,分享12個可直接落地的訓(xùn)練方法,附具體場景示例和家長引導(dǎo)技巧,幫孩子從"不敢開口"到"自信表達"。
一、先解決"不敢說":幫孩子打破表達恐懼
痛點直擊:
"孩子在課堂上從不舉手發(fā)言,被老師提問就臉紅結(jié)巴""讓他給親戚拜年,躲在大人身后死活不肯開口"——這是很多家長的共同焦慮。其實,孩子不敢表達不是膽小,而是缺乏"安全的表達體驗"。
1. 家庭"無批評發(fā)言"時間
每天固定10分鐘(比如晚飯后),讓孩子當(dāng)"小主持人",分享當(dāng)天遇到的一件事。規(guī)則是:無論孩子說得多離譜,家長只能認真傾聽、點頭回應(yīng),不能打斷、糾錯或批評。
示例:
孩子說"今天同桌搶我橡皮,我把他鉛筆盒扔了",家長先別急著教育,而是問"后來老師知道了嗎?你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先讓孩子感受到"表達本身是安全的",再引導(dǎo)他思考對錯。
2. 用"低壓力場景"積累成就感
從孩子熟悉的小事開始:
讓他給家人分配碗筷時說"爸爸今天要多吃青菜哦";
去超市前讓他問收銀員"阿姨,這個酸奶打折嗎?";
鼓勵孩子對著玩具"講故事",比如"小熊今天為什么不開心?"
關(guān)鍵提示: 當(dāng)孩子完成一次表達,不要說"你真棒",而是具體指出進步,比如"剛才你問阿姨問題時聲音很清楚,比上次勇敢多了!"
二、再訓(xùn)練"會說":讓表達有邏輯、有內(nèi)容
家長困惑:
"孩子說話像流水賬,說了半天不知道他想表達什么""讓他描述動畫片,只會說'很好看,特別有意思'"。這是因為孩子缺乏"結(jié)構(gòu)化表達"的思維。
1. "5W1H"看圖說話法
找一張孩子感興趣的圖片(比如繪本插圖、新聞?wù)掌?,引?dǎo)他用"誰(Who)、在哪里(Where)、做什么(What)、為什么(Why)、怎么樣(How)"來描述。
示例:
指著一張"小朋友喂流浪貓"的圖片,家長可以先示范:"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姐姐(Who)在小區(qū)花園里(Where)喂一只黃色的流浪貓(What),因為小貓看起來很餓(Why),她把面包撕成小塊放在地上(How)。"然后讓孩子模仿著說,逐漸過渡到獨立描述。
2. "故事接龍"游戲練邏輯
家長和孩子輪流編故事,每人每次說1-2句話,接上前一個人的劇情。
進階玩法: 說到關(guān)鍵處故意停頓,讓孩子補充"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如果XXX,他會怎么做?"
這個游戲能訓(xùn)練孩子"聽想說"的連貫思維,避免表達碎片化。
3. "一句話總結(jié)"訓(xùn)練抓重點
看完動畫片、讀完故事后,讓孩子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nèi)容。
錯誤示范: 家長問"今天看的《西游記》講了什么?"孩子答"孫悟空打妖怪"——這太籠統(tǒng)。
正確引導(dǎo): "孫悟空在哪個地方(火焰山)打了哪個妖怪(鐵扇公主)?為什么打(為了借芭蕉扇)?"幫孩子提煉出"誰+做什么+目的"的核心結(jié)構(gòu)。
三、最后學(xué)會"說好":讓表達更生動、有感染力
高階目標:
好的口才不僅要"說清楚",還要"吸引人"。比如同樣講一件事,有的孩子能讓聽眾哈哈大笑,有的孩子卻讓人走神。
1. "語氣模仿秀"練情感表達
選孩子熟悉的兒歌或故事片段,讓他用不同語氣朗讀:
開心的語氣:"小鴨子在池塘里游來游去!"
難過的語氣:"小兔子找不到媽媽了。"
驚訝的語氣:"哇,天上有好多星星!"
小貼士: 家長可以故意夸張表情和動作,孩子會覺得像做游戲一樣有趣。
2. "肢體語言小課堂"
告訴孩子:說話時看著對方眼睛,聲音響亮;講到開心的事可以微笑或拍手;說到"很大很大"時張開雙臂比劃。
場景練習(xí): 讓孩子站在鏡子前演講,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是否自然。
3. "生活小演講"實戰(zhàn)演練
創(chuàng)造正式表達的機會:
家庭聚會時讓孩子分享"我的暑假計劃";
班級活動中鼓勵他報名"故事大王"比賽;
甚至可以在家舉辦"小小新聞發(fā)布會",讓孩子播報當(dāng)天的"家庭新聞"。
注意: 第一次失敗很正常,家長要幫孩子復(fù)盤:"剛才說到第三點時有點卡殼,下次我們可以先把要點寫在紙上。"
四、家長最容易踩的3個坑
1. "你怎么這么膽小!"——貼標簽式批評
孩子不敢說話時,別說"膽小鬼""沒出息",換成"媽媽知道你現(xiàn)在有點緊張,我們先在旁邊看一會兒,等你準備好了再試,好嗎?"
2. "你應(yīng)該這樣說……"——過度糾錯
孩子表達不流暢時,別急著打斷糾正語法或用詞,先讓他說完。比如孩子說"我昨天吃了3個冰淇淋,肚子痛",重點是他在表達因果關(guān)系,而不是糾結(jié)"昨天"應(yīng)該用"昨天下午"。
3. "練口才就是多背演講稿"——形式大于內(nèi)容
死記硬背的"表演式口才"只會讓孩子更僵硬。真正的口才是"真誠表達自己的想法",哪怕說得簡單,只要真實就值得鼓勵。
五、不同年齡段的訓(xùn)練重點(附時間表)
6-7歲(低年級): 重點練"敢說",每天10分鐘自由表達,比如描述書包里的物品;
8-9歲(中年級): 重點練"會說",用"5W1H"寫日記,每周一次故事接龍;
10-12歲(高年級): 重點練"說好",嘗試主持家庭活動,參加學(xué)校演講比賽。
口才就像肌肉,需要每天適度鍛煉。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嘴甜會說",不如從今晚開始,和孩子玩一次"故事接龍",聽他說說"今天最開心的事"。記?。好總€孩子都有表達的欲望,家長要做的,就是成為那個讓他敢開口、愿意說的人。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kczx/30391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