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譯漢的翻譯技巧-英譯漢答題技巧-怎么做
摘要
考研英譯漢占15分,看似分值不高,卻是“投入少、回報穩(wěn)”的性價比題型——只要掌握“拆結(jié)構(gòu)、抓主干、調(diào)語序、補細(xì)節(jié)”這四個核心步驟,配合針對性練習(xí),完全能從“翻譯卡殼”逆襲到“穩(wěn)定拿12+”。本文會用真題實例拆解每個步驟,幫你避開“逐字硬翻”“中文不流暢”“漏譯采分點”等坑,看完就能上手練,考前再突擊也來得及。
一、先破“痛點”:你是不是也被這些問題卡住了?
咱們考研人做英譯漢時,總繞不開幾個“老大難”:
單詞都認(rèn)識,連起來像“天書”——比如看到“in terms of”“account for”,知道是“就……而言”“解釋”,但放在長句里就不知道怎么串;
句子太長,盯著看5分鐘,還沒找到主謂賓——尤其是遇到帶多個從句、插入語的長難句,直接被“逗號和連詞”繞暈;
翻譯出來“不像人話”——明明每個詞都翻對了,連起來卻生硬到自己都不想讀,比如把“His speech was well received”翻成“他的演講被很好地接收了”(正確:他的演講反響很好);
時間不夠用——閱讀和寫作占了大量時間,留給翻譯的20分鐘里,常?;呕艔垙埪┳g細(xì)節(jié),比如時態(tài)、代詞指代。
其實這些問題,本質(zhì)都是“沒掌握翻譯的底層邏輯”。英譯漢不是“英語到中文的逐字轉(zhuǎn)換”,而是“先理解英文邏輯,再用中文習(xí)慣表達(dá)”的過程。接下來,咱們一步步拆這個過程,每個技巧都配真題例子,看完你就知道“原來這么簡單”。
二、核心技巧一:先拆結(jié)構(gòu)——像“拆快遞”一樣拆長難句
為什么要拆結(jié)構(gòu)? 英文愛用長句,一句話能塞進(jìn)去主謂賓、定狀補、從句、插入語;中文愛用短句,講究“誰干了什么,怎么樣”。直接對著長句翻,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翻出來邏輯混亂。
具體怎么拆? 記住“3步拆句法”:找標(biāo)點找連詞找動詞,先把長句拆成“小短句”,再逐個擊破。
真題舉例(2023年英語一Text 4):
原句: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to allow regional interstate compacts to regulate greenhouse gases has been hailed as a small step forward in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第一步:找標(biāo)點——這句話沒有逗號分隔,直接進(jìn)入第二步。
第二步:找連詞——句中沒有“but/although/which”等連詞,說明是簡單句(但包含復(fù)雜修飾成分)。
第三步:找動詞——核心動詞是“has been hailed”(被稱贊),前面“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是主語,后面“as a small step forward...”是賓語補足語。
拆完結(jié)構(gòu):
主體: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has been hailed as a small step forward...(最高法院的決定……被稱贊為一小步進(jìn)展……)
修飾成分:to allow regional interstate compacts to regulate greenhouse gases(允許地區(qū)州際協(xié)議監(jiān)管溫室氣體)——這是“decision”的后置定語。
翻譯時先翻主體,再補修飾:最高法院允許地區(qū)州際協(xié)議監(jiān)管溫室氣體的決定,被稱贊為應(yīng)對氣候變化斗爭中的一小步進(jìn)展。
小提醒:遇到帶“which/that/who”的定語從句,先判斷是“限定性”還是“非限定性”(逗號隔開的是非限定性)。限定性定語從句(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要緊跟先行詞翻;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如“the book, which I bought yesterday”)可以拆成短句,用“它”“這”連接。
三、核心技巧二:抓主干——先保證“意思對”,再追求“翻得好”
很多同學(xué)翻譯時總糾結(jié)“某個詞怎么翻才高級”,結(jié)果忽略了“主干意思是否準(zhǔn)確”。考研英譯漢評分標(biāo)準(zhǔn)里,“忠于原文意思”是基礎(chǔ)分(占10分左右),“中文表達(dá)流暢”是加分項(占5分左右)。所以第一步必須先把“主謂賓”抓準(zhǔn),再潤色枝葉。
怎么快速抓主干? 用“刪枝葉法”:把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從句暫時刪掉,剩下的就是主干。
真題舉例(2022年英語二Text 3):
原句: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people who spend more time on social media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feeling lonely, but that this link is not necessarily causal.
刪枝葉前:句子里有“who spend more time on social media”(定語從句)、“more likely to report feeling lonely”(表語)、“not necessarily causal”(表語)。
刪枝葉后(主干):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but that...(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但……)——兩個“that”引導(dǎo)的賓語從句是核心內(nèi)容。
先翻主干: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但這種關(guān)聯(lián)不一定是因果關(guān)系。
再補枝葉:第一個賓語從句“people who spend more time on social media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feeling lonely”(花更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的人更可能報告感到孤獨)。
完整翻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花更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的人更可能報告感到孤獨,但這種關(guān)聯(lián)不一定是因果關(guān)系。
金句提醒:翻譯時別當(dāng)“完美主義者”,先保證“主干意思對”,哪怕中文有點啰嗦,也比“為了追求詞藻而扭曲原意”強。等主干翻完,再回頭調(diào)整語序,讓句子更通順。
四、核心技巧三:調(diào)語序——按“中文說話習(xí)慣”重新排列
英文和中文的語序差異,是“翻譯不像人話”的主要原因。比如英文愛把“時間、地點、方式”等狀語放句末,中文習(xí)慣放句首;英文愛用“被動語態(tài)”,中文常用“主動語態(tài)”;英文愛用“長定語后置”,中文愛用“短定語前置”。
3個必調(diào)語序場景,附解決方案:
場景1:英文狀語在后,中文狀語在前
原句(2021年英語一):We need to look beyond strict definitions of legal and illegal.
英文語序:We need to look beyond...(主干)+ strict definitions of legal and illegal(狀語)。
中文習(xí)慣:先講“看什么”,再說“怎么看”。
調(diào)整后:我們需要超越對合法與非法的嚴(yán)格定義來看待問題。
場景2:英文被動語態(tài),中文主動化
原句(2020年英語二):The policy was implemented to reduce traffic congestion.
英文被動:The policy was implemented(政策被實施)。
中文主動:直接說“實施政策”,不用“被”字。
調(diào)整后:實施這項政策是為了緩解交通擁堵。
場景3:英文長定語后置,中文拆成短句
原句(2019年英語一):A new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onversational pace of everyday life may be so brisk that it hampers the ability of some children for distinguishing discrete sounds and words.
英文長定語:the ability of some children for distinguishing discrete sounds and words(一些兒童區(qū)分不同聲音和單詞的能力)。
中文處理:如果直接前置“一些兒童區(qū)分不同聲音和單詞的能力”,會很啰嗦,不如拆成短句:“阻礙了一些兒童的能力,即區(qū)分不同聲音和單詞的能力”。
調(diào)整后:一項新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的對話節(jié)奏可能過快,以至于阻礙了一些兒童區(qū)分不同聲音和單詞的能力。
五、核心技巧四:補細(xì)節(jié)——別漏了“時態(tài)、代詞、固定搭配”這些采分點
考研英譯漢評分細(xì)則里,“漏譯關(guān)鍵信息”會扣分,比如時態(tài)(過去時、現(xiàn)在完成時)、代詞指代(it/they/this)、固定搭配(如“take into account”=“考慮到”,不能翻成“拿進(jìn)賬戶”)。這些細(xì)節(jié)看似小,卻可能讓你從13分掉到10分。
必補的3類細(xì)節(jié),附真題示例:
1. 時態(tài):中文靠“過/了/已經(jīng)/將”體現(xiàn)
原句(2023年英語二):Over the past decade, online education has grown rapid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時態(tài):現(xiàn)在完成時“has grown”,表示“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動作”。
漏譯時態(tài):過去十年,在線教育在發(fā)展中國家快速增長。(沒體現(xiàn)“到現(xiàn)在”)
補全時態(tài):過去十年,在線教育在發(fā)展中國家已快速增長。
2. 代詞:必須明確指代對象,不能留“它/他們”
原句(2022年英語一):They argue that these reforms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ut critics say they may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代詞:第一個“they”指“支持者”,第二個“they”指“這些改革”。
漏譯指代:他們認(rèn)為這些改革會提高教育質(zhì)量,但批評者說它們可能有相反效果。(“他們”“它們”不明確)
補全指代:支持者認(rèn)為這些改革會提高教育質(zhì)量,但批評者說這些改革可能有相反效果。
3. 固定搭配:別按字面翻,記“熟詞僻義”和“固定短語”
常見固定搭配表(一定要記?。?
account for:解釋;占(比例)
in light of:鑒于,考慮到
rather than:而不是(不是“相當(dāng)”)
leave behind:留下;拋棄
bring about:導(dǎo)致,引起
原句(2021年英語二):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way we work.
固定搭配:“brought about”=“導(dǎo)致”,不是“帶來關(guān)于”。
正確翻譯:技術(shù)進(jìn)步導(dǎo)致了我們工作方式的重大變化。
六、實戰(zhàn)步驟:20分鐘搞定5句話的“時間分配法”
考研翻譯共5句話,建議總用時20分鐘,按“3-5-10-2”分配:
3分鐘:快速通讀5句話,標(biāo)記出有長難句、固定搭配的句子(先易后難,避免卡在一句上浪費時間)。
5分鐘:處理2句簡單句(比如只有一個從句、沒有復(fù)雜修飾的句子),用“拆結(jié)構(gòu)+抓主干”快速翻完,保證基礎(chǔ)分。
10分鐘:攻克2-3句長難句,按“拆抓調(diào)補”四步走,重點處理從句和語序調(diào)整。
2分鐘:檢查全文,看是否漏譯時態(tài)、代詞,中文是否通順(讀一遍,不通順就改,比如把“被很好地接收”改成“反響很好”)。
最后想說:翻譯是“練出來的”,不是“看出來的”
技巧講得再多,不如動手練10句話。建議用近10年真題(英語一/二通用,翻譯題型一樣),每天練2-3句,先自己翻,再對照參考譯文找差距——重點看“參考譯文怎么調(diào)整語序”“怎么處理長定語”“怎么翻譯固定搭配”。練到第50句時,你會明顯感覺“看到長句不慌了,翻出來的中文也順了”。
記?。嚎佳杏⒆g漢不考“文學(xué)翻譯”,考的是“準(zhǔn)確傳達(dá)意思+中文表達(dá)基本流暢”。別追求“翻譯腔”,也別怕“翻得簡單”,只要按“拆結(jié)構(gòu)、抓主干、調(diào)語序、補細(xì)節(jié)”一步步來,15分里拿12分真的不難?,F(xiàn)在就打開真題,練起來吧!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PubMed/73557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