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常見后綴詞
摘要
學(xué)日語時,你是不是總被那些“小尾巴”搞得頭大?比如“~的”“~者”“~向き”,明明長得像,意思卻差了十萬八千里;好不容易背下來,用的時候又和“~家”“~師”傻傻分不清。其實,這些“小尾巴”就是日語里的“后綴詞”——它們像積木零件,往詞根上一搭,就能讓單詞意思更具體、更精準(zhǔn)。這篇文章就幫你系統(tǒng)梳理 10類最常用的日語后綴詞,從“表示狀態(tài)”到“區(qū)分身份”,每個后綴都配生活場景例子,還有“易混對比表”,看完就能搞懂“為什么‘科學(xué)者’是專家,‘読者’只是讀者”“‘子供向き’和‘子供方’到底差在哪”,讓你告別“背了就忘、用了就錯”的尷尬!
這些“小尾巴”為啥總讓人頭疼?——日語后綴詞的3大痛點
剛開始學(xué)日語時,我曾在作文里寫“この本は初心者方に適しています”(這本書適合初學(xué)者們),結(jié)果被老師圈出來:“這里應(yīng)該用‘初心者向き’,‘~方’是‘方法’的意思,你這是想說‘初學(xué)者的方法’嗎?”當(dāng)時臉?biāo)查g紅透——原來后綴詞用錯,不僅意思跑偏,還可能鬧笑話。
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和我一樣,被后綴詞折磨得夠嗆,總結(jié)下來無非3個痛點:
1. 數(shù)量多還長得像:光是表示“人”的后綴就有“~者”“~家”“~師”“~手”,長得差不多,意思卻有微妙差別;
2. 搭配沒規(guī)律:有的后綴只能接名詞,有的能接形容詞,比如“高い”能變成“高すぎる”(太高),但“美味しい”就不能說“美味しすぎる”(得說“おいしすぎる”);
3. 中文對應(yīng)不直接:中文里“~的”基本萬能,但日語里“~的”只能用在特定詞后,比如“科學(xué)的”(科學(xué)的)可以說,“漂亮的”就不能說“美しい的”。
別急,今天咱們就把這些“磨人小妖精”按功能分類,一個個拆明白,保證你看完就能用!
第一類:給單詞“貼標(biāo)簽”——表示“狀態(tài)/性質(zhì)”的后綴
這類后綴就像給單詞貼了個“屬性標(biāo)簽”,告訴你這個詞描述的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什么性質(zhì)”。最常用的有3個:“~的”“~様”“~気”。
1. ~的(てき):“具有…性質(zhì)的”,書面語里的“萬能標(biāo)簽”
“~的”是最像中文“…的”的后綴,但千萬別亂用!它通常接在名詞后,表示“具有該名詞的性質(zhì)”,而且 偏書面語,日常口語用得少。
常用例子:
科學(xué)(かがく)+ 的 科學(xué)的(かがくてき):科學(xué)的(如“科學(xué)的な方法”科學(xué)的方法)
現(xiàn)実(げんじつ)+ 的 現(xiàn)実的(げんじつてき):現(xiàn)實的(如“現(xiàn)実的な目標(biāo)”現(xiàn)實的目標(biāo))
社會(しゃかい)+ 的 社會的(しゃかいてき):社會的(如“社會的な問題”社會問題)
踩坑提醒: 不能隨便加在形容詞后!比如“美しい”(漂亮的)不能說“美しい的”,直接用“美しい”就行;“早い”(快的)也不能說“早い的”,想說“快速的”可以用“迅速的(じんそくてき)”(這是固定搭配)。
2. ~様(よう):“像…一樣的”,形容“相似狀態(tài)”
“~様”(注意讀音是よう,不是表示尊敬的“~様(さま)”)接在名詞或動詞后,表示“像…一樣的狀態(tài)”,口語和書面語都能用,很靈活。
常用例子:
子供(こども)+ 様 子供様(こどもよう):孩子氣的(如“子供様の行動”孩子氣的行為)
夢(ゆめ)+ 様 夢様(ゆめよう):夢幻般的(如“夢様の世界”夢幻般的世界)
笑(わら)う + 様 笑い様(わらいよう):笑容的樣子(如“彼女の笑い様が可愛い”她笑起來的樣子很可愛)
小技巧:可以和“~のように”替換,比如“子供様”=“子供のような”,但“~様”更簡潔。
3. ~気(け):“帶有…感覺的”,形容“輕微傾向”
“~気”接在名詞或形容詞詞干后,表示“帶有一點點…的感覺”,偏口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狀態(tài)。
常用例子:
元気(げんき)+ 気 元気気(げんきけ):有點精神的(如“今日は元気気だ”今天有點精神)
寂しい(さびしい)詞干“寂し”+ 気 寂し気(さびしけ):有點寂寞的(如“この部屋は寂し気だ”這個房間有點寂寞)
男(おとこ)+ 気 男気(おとこけ):男子氣概(如“彼は男気がある”他有男子氣概)
注意:“~気”加在形容詞后時,要去掉詞尾“い”,比如“嬉しい”“嬉し気”(有點開心),不是“嬉しい気”哦!
第二類:給行動“指方向”——表示“方向/趨向”的后綴
這類后綴就像“導(dǎo)航儀”,告訴你動作或事物的“方向”“適合對象”,常用的有“~向き”“~方”“~側(cè)”。
1. ~向き(むき):“適合…的方向”,重點在“對象適配”
“~向き”接在名詞后,表示“適合某個對象的方向或類型”,比如“適合孩子的”“適合初學(xué)者的”,生活中買東西、選書時經(jīng)常用到。
場景例子:
子供(こども)+ 向き 子供向き(こどもむき):適合孩子的(如“子供向きのアニメ”兒童動畫)
初心者(しょしんしゃ)+ 向き 初心者向き(しょしんしゃむき):適合初學(xué)者的(如“初心者向きの料理本”新手菜譜)
海外(かいがい)+ 向き 海外向き(かいがいむき):面向海外的(如“海外向きの製品”出口產(chǎn)品)
我踩過的坑:之前在書店想說“這本語法書適合我”,說成“この文法書は私向きです”,店員笑著說“沒錯!但更自然的說法是‘私に合う文法書’”——原來“~向き”更側(cè)重“產(chǎn)品/事物本身的屬性”,而“~に合う”更側(cè)重“個人適配”,記下來!
2. ~方(かた):“方法/方向”,重點在“動作方式”
“~方”(注意讀音是かた,不是“方向”的“方(ほう)”)接在動詞后,表示“做某事的方法”,或者接在名詞后表示“方向”,非?;A(chǔ)但高頻。
常用例子:
行く(いく)+ 方 行き方(いきかた):去的方法(如“駅への行き方を教えてください”請告訴我去車站的路)
話す(はなす)+ 方 話し方(はなしかた):說話方式(如“彼女の話し方が優(yōu)しい”她說話方式很溫柔)
右(みぎ)+ 方 右方(みぎがた):右方(如“右方に公園があります”右邊有公園)
易混對比:“~方(かた)”vs“~方法(ほうほう)”
“~方”更口語,側(cè)重“具體怎么做”,比如“料理の作り方”(做菜的步驟);“~方法”更書面,側(cè)重“抽象的方法”,比如“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習(xí)方法)。
3. ~側(cè)(がわ):“…方面/一邊”,重點在“立場/位置”
“~側(cè)”接在名詞后,表示“某個立場、方面或位置”,比如“我這邊”“公司方面”“左邊”,生活和商務(wù)場景都常用。
場景例子:
私(わたし)+ 側(cè) 私側(cè)(わたしがわ):我這邊(如“私側(cè)のミスです”是我這邊的失誤)
會社(かいしゃ)+ 側(cè) 會社側(cè)(かいしゃがわ):公司方面(如“會社側(cè)から連絡(luò)がありました”公司那邊聯(lián)系了)
左(ひだり)+ 側(cè) 左側(cè)(ひだりがわ):左邊(如“左側(cè)のドアを開けてください”請開左邊的門)
注意:表示“位置”時,“~側(cè)”和“~方”都能用,但“~側(cè)”更強調(diào)“旁邊的區(qū)域”,比如“左側(cè)”是“左邊的區(qū)域”,“左方”是“左邊的方向”,日常用“~側(cè)”更多。
第三類:給數(shù)量“劃刻度”——表示“程度/數(shù)量”的后綴
這類后綴就像“度量衡”,幫你描述“程度多深”“數(shù)量多少”,最常用的有“~度”“~分”“~杯”。
1. ~度(ど):“程度/次數(shù)”,可測量的“量”
“~度”接在名詞或動詞后,表示“程度、次數(shù)或溫度”,非常直觀,比如“滿意度”“三次”“30度”。
常用例子:
満足(まんぞく)+ 度 満足度(まんぞくど):滿意度(如“顧客の満足度が高い”顧客滿意度高)
三(さん)+ 度 三度(さんど):三次(如“三度失敗しました”失敗了三次)
溫度(おんど):溫度(如“今日の気溫は30度です”今天氣溫30度)
小知識:“~度”還能表示“角度”,比如“90度(きゅうじゅうど)”90度角,數(shù)學(xué)里會用到。
2. ~分(ぶん):“部分/份額”,可拆分的“量”
“~分”是個“多面手”,接在名詞后表示“部分、份額”,接在數(shù)字后表示“時間(分鐘)”或“分?jǐn)?shù)”,日常使用頻率超高。
多場景例子:
自分(じぶん):自己(“自”是“自己”,“分”是“部分”,合起來就是“自己的部分” 自己)
五分(ごふん):五分鐘(時間)/ 五份(份額)(如“五分待ってください”請等五分鐘;“ケーキを五分に切った”把蛋糕分成五份)
責(zé)任(せきにん)+ 分 責(zé)任分(せきにんぶん):責(zé)任的部分(如“自分の責(zé)任分を認(rèn)める”承認(rèn)自己的那部分責(zé)任)
發(fā)音注意:“分”表示時間時,“1分”讀“いっぷん”,“2分”讀“にふん”,“3分”讀“さんぷん”,“4分”讀“よんぷん”,“5分”讀“ごふん”,別讀錯哦!
3. ~杯(はい):“容器單位”,液體的“量”
“~杯”接在液體名詞后,表示“一杯的量”,比如咖啡、水、酒,生活中買飲料、吃飯時必用。
生活例子:
コーヒー一杯(いっぱい):一杯咖啡(如“コーヒーを一杯ください”請給我一杯咖啡)
水三杯(みずさんばい):三杯水(如“運動後、水を三杯飲んだ”運動后喝了三杯水)
お酒(おさけ)五杯(ごはい):五杯酒(如“彼はお酒を五杯飲んでも平気だ”他喝五杯酒也沒事)
擴展:除了“~杯”,液體單位還有“~本(ほん)”(瓶)、“~缶(かん)”(罐),比如“ジュース一本”(一瓶果汁)、“ビール一缶”(一罐啤酒),根據(jù)容器選就行。
第四類:給人“定身份”——表示“職業(yè)/身份”的后綴
日語里表示“人”的后綴特別多,“~者”“~家”“~師”“~手”,用錯了可能顯得不專業(yè),比如把“作家”說成“作り者”,意思雖然對,但不夠地道。
1. ~者(しゃ):“從事…的人”,最通用的“人”
“~者”是表示“人”的基礎(chǔ)后綴,接在動詞或名詞后,表示“從事某種行為或具有某種屬性的人”,范圍廣,不分職業(yè)高低,比如“讀者”“筆者”“患者”。
常用例子:
読む(よむ)+ 者 読者(どくしゃ):讀者(如“この雑誌は若い読者が多い”這本雜志年輕讀者多)
筆(ひつ)+ 者 筆者(ひっしゃ):筆者(寫文章時自稱,如“筆者の意見です”這是筆者的意見)
患う(わずらう)+ 者 患者(かんじゃ):患者(如“病院に患者がたくさんいます”醫(yī)院里有很多患者)
特點:“~者”中性,不強調(diào)“專業(yè)度”,普通人也能用,比如“利用者(りようしゃ)”使用者,“購入者(こうにゅうしゃ)”購買者。
2. ~家(か):“專家/大家”,有“專業(yè)成就”的人
“~家”比“~者”高級,接在名詞后,表示“在某個領(lǐng)域有專業(yè)成就的人”,比如“作家”“科學(xué)家”,不是隨便做這個事的人都能叫“~家”。
常用例子:
作る(つくる)+ 家 作家(さっか):作家(靠寫作吃飯且有作品的人,不是隨便寫文章的人)
科學(xué)(かがく)+ 家 科學(xué)者?不對!應(yīng)該是“科學(xué)者(かがくしゃ)”!
(這里劃重點:“科學(xué)”對應(yīng)的“專家”是“科學(xué)者”,不是“科學(xué)家”,“~家”更側(cè)重“人文/藝術(shù)領(lǐng)域”,比如“畫家(がか)”畫家、“音楽家(おんがくか)”音樂家、“哲學(xué)者(てつがくしゃ)”哲學(xué)家——是的,“哲學(xué)”也是“~者”,記住固定搭配?。?
3. ~師(し):“有技能的人”,靠“手藝/技術(shù)”吃飯的人
“~師”接在動詞或名詞后,表示“掌握某種特定技能的人”,比如老師、廚師、理發(fā)師,強調(diào)“技能性”。
常用例子:
教える(おしえる)+ 師 教師(きょうし):教師(靠教書技能吃飯的人)
料理(りょうり)+ 師 料理師(りょうりし):廚師(靠做菜技能吃飯的人)
理髪(りはつ)+ 師 理髪師(りはつし):理發(fā)師(靠理發(fā)技能吃飯的人)
4. ~手(しゅ):“動作執(zhí)行者”,側(cè)重“具體做事的人”
“~手”接在動詞后,表示“做某個動作的人”,更側(cè)重“動作本身”,比如“選手”“助手”,日常用得很靈活。
常用例子:
選ぶ(えらぶ)+ 手 選手(せんしゅ):選手(“選”出來做事的人,如“サッカー選手”足球選手)
助ける(たすける)+ 手 助手(じょしゅ):助手(“幫助”做事的人,如“研究室の助手”實驗室助手)
書く(かく)+ 手 書き手(かきて):寫的人(如“この手紙の書き手は誰ですか”這封信是誰寫的?)
對比表:記不住時看這里
后綴 | 含義核心 | 例子 | 區(qū)別 |
---|---|---|---|
~者 | 從事…的人(通用) | 読者、利用者 | 普通人也能用 |
~家 | 專家(專業(yè)成就) | 作家、畫家 | 領(lǐng)域大佬專屬 |
~師 | 有技能的人(手藝) | 教師、料理師 | 靠技術(shù)吃飯 |
~手 | 動作執(zhí)行者(做事) | 選手、助手 | 側(cè)重“做動作” |
第五類:最容易搞混的“雙胞胎”后綴——別再用錯了!
最后再幫大家理清3組“長得像、意思近”的易混后綴,這可是我當(dāng)年刷題時總結(jié)的“血淚經(jīng)驗”,記下來能少丟很多分!
1. ~中(ちゅう)vs ~間(あいだ):“進行中”還是“期間內(nèi)”?
~中(ちゅう):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接在動詞“ます形去掉ます”或名詞后,比如“會議中(かいぎちゅう)”會議中(正在開會)、“仕事中(しごとちゅう)”工作中(正在工作)。
~間(あいだ):表示“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接在“名詞+の”或動詞基本形后,比如“休みの間(やすみのあいだ)”休息期間(整個休息的時間段)、“雨が降っている間(あめがふっているあいだ)”下雨的時候(下雨的整個過程中)。
一句話區(qū)分:“~中”是“正在做”,“~間”是“在…時間段里”。
2. ~過ぎ(すぎ)vs ~余り(あまり):“過度”還是“剩余”?
~過ぎ(すぎ):表示“過度、太…”,接在形容詞詞干或動詞“ます形去掉ます”后,比如“高すぎる(たかすぎる)”太貴了、“食べ過ぎる(たべすぎる)”吃太多。
~余り(あまり):表示“剩余、過分”,接在名詞后,比如“時間余り(じかんあまり)”時間剩余、“悲しみ余り(かなしみあまり)”悲痛過度(書面語,日常用“悲しみすぎ”)。
一句話區(qū)分:“~過ぎ”接形容詞/動詞,表“過度”;“~余り”接名詞,表“剩余/過分(書面)”。
3. ~目(め)vs ~番(ばん):“第幾個”還是“順序”?
~目(め):表示“第幾個”,接在數(shù)字后,比如“三つ目(みっつめ)”第三個(東西)、“五日目(いつかめ)”第五天。
~番(ばん):表示“順序、名次”,接在數(shù)字后,比如“一番(いちばん)”第一(名次)、“二番目(にばんめ)”第二(順序,=“二つ目”)。
一句話區(qū)分:“~目”直接表“第幾個”,“~番”側(cè)重“順序/名次”,“~番目”=“~目”。
寫在最后
日語后綴詞看似瑣碎,但其實每個“小尾巴”都有自己的“職責(zé)”——有的幫你描述狀態(tài),有的幫你區(qū)分方向,有的幫你定位身份。剛開始記的時候,不用追求“一次背完”,可以像我一樣,把常用的后綴寫在便利貼上,貼在書桌旁,看到日語單詞時多留意“它有沒有小尾巴?是什么意思?”
比如看到“子供向きの本”,就想想“向き”是“適合孩子的”;聽到“先生は教師です”,就記一下“師”是“有技能的人”。慢慢積累,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小尾巴”不再是“絆腳石”,反而能幫你更精準(zhǔn)地表達(dá)——畢竟,日語的細(xì)膩,很多時候就藏在這些“小細(xì)節(jié)”里呀。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xyzzx/Japanese_language/50341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