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備考注會
摘要
備考注會(注冊會計師)從來不是“埋頭苦學就行”的事。每年超百萬考生報名,最終通過率卻常年卡在20%左右,不是因為大家不夠努力,而是多數(shù)人踩了“貪多求快”“方法不對”“心態(tài)崩盤”的坑。這篇文章會從選科策略、時間管理、學習方法、做題技巧、心態(tài)調整五個核心維度,給你可落地的備考方案——不管你是零基礎小白、在職黨,還是二戰(zhàn)考生,看完至少能少走半年彎路。
一、選科:別貪多,先搞懂“性價比最高”的搭配
注會6科(會計、審計、稅法、財管、經濟法、戰(zhàn)略)+綜合階段,考期長達5年,很多人一上來就喊“一年過6科”,結果往往是“一科都沒過”。選科的核心不是“我想考幾科”,而是“我能穩(wěn)過幾科”。
1. 零基礎/在職黨:優(yōu)先“2科組合”,求穩(wěn)為主
如果你每天學習時間≤3小時(比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兼顧學業(yè)的大學生),第一年千萬別貪多。推薦這兩個“性價比王”組合:
會計+稅法:會計是注會的“地基”,學不懂會計,審計、財管都會很吃力;稅法則和會計關聯(lián)度極高(比如所得稅、增值稅的會計處理),兩科一起學能互相促進。難度適中,備考總時長約500-600小時(每天3小時,約6-7個月)。
財管+戰(zhàn)略:財管側重計算(公式多但邏輯清晰),戰(zhàn)略側重記憶(框架感強),兩者難度都不算頂尖,且戰(zhàn)略里的“風險管理”和財管的“資本預算”有交叉,適合理科思維較強、不愛死記硬背的人。
反面案例:我之前帶過一個在職考生,第一年報了會計+審計+財管,每天學到凌晨1點,結果會計58分、審計52分、財管49分——不是他不努力,是3科需要的精力根本超出了他的時間上限(每天實際有效學習時間只有2.5小時)。
2. 有基礎/全職備考:可沖“3科組合”,效率優(yōu)先
如果你是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生、或能全天備考(每天學習6小時以上),可以試試“3科黃金搭配”:
會計+審計+稅法:會計和審計是“CPA雙巨頭”,審計的很多內容(比如報表審計)需要會計知識打底;稅法則能中和前兩科的難度,形成“理解+記憶”的平衡。
財管+戰(zhàn)略+經濟法:純“記憶+計算”組合,財管練計算能力,戰(zhàn)略和經濟法靠背誦,適合不想被會計、審計“折磨”的考生(但注意:后期還是要補會計,它是綜合階段的核心)。
重點提示:別碰“會計+審計+財管”的“死亡組合”,這三科被稱為“CPA三座大山”,單科難度都在前四,一起備考需要至少1000小時(每天6小時,也要5個多月),除非你基礎極好且能保證學習連貫性。
二、時間:碎片時間+整塊時間,這樣用效率翻倍
“沒時間備考”是90%考生的借口——其實不是沒時間,是不會“拆分時間”。注會備考需要兩種時間:整塊時間(用來攻克難點)+碎片時間(用來記憶和鞏固)。
1. 在職黨:每天3小時,這樣分配
假設你早上7點起、晚上11點睡,中間有這些“可利用時間”:
晨間30分鐘:通勤路上用APP背考點(比如稅法的稅率、經濟法的法條),推薦“anki記憶卡”,把易混點做成卡片,利用碎片時間刷題(比如“增值稅免稅項目有哪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人數(shù)要求?”)。
午休1小時:別刷短視頻了!花20分鐘吃飯,剩下40分鐘看一節(jié)網課(倍速1.5倍,重點聽老師講的“考點坑”,比如會計里的“長期股權投資轉換”,老師會總結“跨界按公允,不跨界按賬面”,比自己啃教材快10倍)。
晚上2小時:這是黃金時間!前1.5小時用來做題(只做章節(jié)練習,別一上來就刷真題),后30分鐘整理錯題(錯題本只記“知識點漏洞”,比如“財管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β系數(shù)算錯了,因為沒考慮市場風險溢價的定義”,別抄整道題,浪費時間)。
2. 學生黨/全職備考:每天6小時,拒絕“假努力”
別覺得全天備考就穩(wěn)了——很多人坐在書桌前8小時,實際有效學習時間只有3小時(刷手機、發(fā)呆、反復看會的內容)。正確的打開方式是:
上午3小時(9:00-12:00):學“燒腦”科目(會計、審計、財管),這時候大腦最清醒,適合攻克難點(比如會計的“合并報表”,先跟著網課畫3遍分錄,再自己獨立做1道例題,比單純看5遍書有用)。
下午2小時(14:00-16:00):學“記憶型”科目(稅法、經濟法、戰(zhàn)略),用“思維導圖法”整理框架(比如稅法的“企業(yè)所得稅”,先列大框架: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扣除項目資產稅務處理,再往里面填細節(jié),比死記硬背效率高)。
晚上1小時(19:00-20:00):復盤當天內容,用“費曼學習法”檢驗:合上書,試著給“空氣”講今天學的知識點(比如“審計的重要性水平怎么確定?”),講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第二天重點補。
三、學習:別死磕教材,這3個方法讓你少走半年彎路
注會教材厚到能當磚頭(會計教材近700頁),逐字逐句看就是浪費時間。記住:教材是“工具書”,不是“教科書”,高效學習的核心是“抓考點、棄冷門”。
1. 第一輪:用“網課+輕一”打基礎,別追求“一次聽懂”
很多人卡在第一輪:“會計的金融工具太難了,聽不懂就不想學了”。但你要知道:第一輪的目標不是“全會”,而是“知道考點在哪,能做基礎題”。
網課怎么選:別糾結“哪個老師最好”,選“最適合自己”的。比如會計選“講得細”的老師(適合零基礎),財管選“公式推導清晰”的老師(避免死記硬背),戰(zhàn)略選“擅長總結框架”的老師(方便記憶)。
輕一怎么用:輕一的“考情分析”會標紅“高頻考點”(比如會計的“收入準則”“租賃準則”,每年必考),第一輪只需要把這些考點的“定義、基本分錄/公式”搞懂,冷門考點(比如會計的“政府補助”里的小眾情形)可以暫時跳過,后期沖刺再看。
2. 第二輪:用“高頻考點表+錯題本”抓重點,拒絕“地毯式復習”
第二輪是提分關鍵,這時候要把“精力花在刀刃上”——注會6科的考點集中度很高,比如會計的“金融工具”“長期股權投資”“合并報表”占分超40%,稅法的“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占分超50%。
高頻考點表:自己整理或找現(xiàn)成的(機構會總結),比如審計的“風險評估”章節(jié),高頻考點有“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6個方面”“控制測試 vs 實質性程序的區(qū)別”,把這些考點的“關鍵詞”記牢(比如控制測試是“測內控是否有效”,實質性程序是“直接查錯報”)。
錯題本復盤:把第一輪的錯題按“錯誤類型”分類: 知識點不懂(比如“財管的可持續(xù)增長率公式記錯了”) 回歸教材或網課重學; 粗心失誤(比如“稅法的稅率小數(shù)點算錯了”) 單獨記在“易錯點清單”上,每天看一遍。
3. 第三輪:用“真題+模擬題”練手感,嚴格掐時間
到了考前2個月,別再抱著教材啃了,直接上真題!近5年的真題至少刷3遍:
第一遍(按章節(jié)刷):檢驗每個章節(jié)的掌握情況,錯了立刻翻書補知識點。
第二遍(按套卷刷):嚴格掐時間(專業(yè)階段每科3小時),模擬考場氛圍,比如會計的主觀題要控制在1.5小時內做完,不然沒時間檢查。
第三遍(只刷錯題):把前兩遍的錯題再做一遍,確保“同類題不再錯”。
重點提示:模擬題別做太多,選2-3套口碑好的(比如輕四)就行,真題永遠是“yyds”——因為注會考點重復率很高,比如會計的“合并報表抵消分錄”,每年都考,只是換個公司名字和數(shù)字。
四、做題:從“錯一堆”到“正確率80%”,關鍵在這2步
很多人學了半天,一做題就懵:“知識點都懂,怎么一到題里就不會了?”其實是因為你沒搞懂“注會的出題套路”。
1. 主觀題:先“拆題干”,再“套模板”
注會主觀題(會計分錄、財管計算、審計簡答)占分60%,是拉分關鍵。秘訣是:別上來就寫,先拆題干!
會計主觀題:先圈出“時間點”(比如“2023年1月1日購入”“2023年12月31日計提減值”)、“業(yè)務類型”(比如“權益法轉成本法”“售后租回”),然后對應教材里的“分錄模板”(比如權益法轉成本法:“借:長期股權投資(原賬面價值+新付出對價公允),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損益調整等,銀行存款等”)。
財管主觀題:先寫“已知條件”(比如“β系數(shù)=1.2,無風險利率=4%,市場平均收益率=10%”),再套公式(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必要收益率=4%+1.2×(10%-4%)=11.2%),計算時保留兩位小數(shù),避免因四舍五入丟分。
2. 客觀題:用“排除法+關鍵詞法”提速
客觀題(單選+多選)共40分,要控制在40分鐘內做完,不然主觀題沒時間做。
排除法:比如經濟法多選題,不確定的選項先排除“明顯錯誤”的(比如“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錯,因為“修改公司章程”才需要三分之二,普通決議過半數(shù)就行)。
關鍵詞法:審計單選題??肌俺绦驅繕恕保吹健按嬖谡J定”就選“逆查”(從賬簿到憑證),看到“完整性認定”就選“順查”(從憑證到賬簿),記住這些關鍵詞,秒選答案。
五、心態(tài):備考80%的放棄,都栽在這3個坑
注會備考是場“持久戰(zhàn)”,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心態(tài)”。我見過太多考生,知識點學懂了,題也會做了,最后卻因為“焦慮”“自我懷疑”放棄了。
1. 別和“別人比進度”,專注“自己的節(jié)奏”
備考群里總有人說“我已經刷完3遍真題了”“會計第六章早就學完了”,看到這些別慌——每個人基礎不一樣,有人是二戰(zhàn),有人是零基礎,比進度沒有意義。你只需要問自己:“今天的3小時,我真的學進去了嗎?這個考點我真的懂了嗎?”
2. 允許“偶爾擺爛”,但別“徹底放棄”
備考周期長,誰都有不想學的時候。比如學了一周財管,公式還是記混,想摔書——沒關系,給自己放半天假,看個電影、吃頓好的,回來再學。但別“擺爛超過3天”,不然學習狀態(tài)會斷崖式下跌(親測:停學一周,再拿起書就像重新開始)。
3. 記?。骸斑^線就行”,別追求“考滿分”
注會60分和90分沒有區(qū)別,都是“通過”。別因為一道冷門題沒搞懂就焦慮,也別因為模擬考只考了55分就放棄——模擬考難度通常比真題高,而且最后20天沖刺提分很快(我當年會計模擬考最高58分,最后正式考試65分飄過)。
備考注會就像爬山,一開始覺得“山頂好遠,爬不動了”,但只要一步一步走,回頭看時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已經爬了這么高”。別想“能不能考過”,先想“今天能不能學3小時”——畢竟,所有的“通過”,都是“每天3小時”堆出來的。
(注:文中涉及的考試科目、備考時長等內容基于現(xiàn)行注會考試政策,若未來官方有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wenda/679173.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珠海恒企會計培訓整理的怎么備考注會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