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BA的課堂上,我們學過無數(shù)管理模型:SWOT分析幫我們看清局勢,波特五力教我們判斷競爭,KPI體系讓我們衡量結果……但有一個“管理必修課”,課本上很少用大篇幅講,卻在真實的管理場景里決定著團隊的生死——那就是“面對錯誤時的態(tài)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項目搞砸了,團隊開會時大家低頭玩手機,沒人敢說話;或者明明是自己決策失誤,卻忍不住甩鍋給“市場變化快”“下屬執(zhí)行力差”;甚至見過有人為了掩蓋一個小錯誤,撒了個更大的謊,最后把整個部門拖下水?
咱們做管理的都知道,錯誤是職場的“??汀薄倥5膱F隊,再周密的計劃,也不可能永遠零失誤。但真正拉開管理者段位的,從來不是“從不犯錯”,而是“如何面對錯誤”。今天想和你深聊:為什么“勇于承擔錯誤”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以及,到底該怎么“擔”才能不踩坑,反而讓團隊更信任你、更有戰(zhàn)斗力?
一、先打破一個誤區(qū):錯誤不是“污點”,是管理的“診斷書”
很多管理者怕犯錯,更怕承認錯誤,覺得“認錯=能力不行”“擔責=丟權威”。但在MBA的案例庫里,有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
某快消公司的區(qū)域經(jīng)理老張,帶團隊做新品推廣時,因為誤判了年輕消費者的偏好,第一批貨積壓了30%。開會時,老張的第一反應是“供應商沒及時反饋市場數(shù)據(jù)”“實習生調研樣本有問題”。結果呢?團隊成員嘴上附和,心里卻都清楚:是老張自己拍板時跳過了“小范圍試銷”環(huán)節(jié),還把調研報告里的風險提示劃掉了。
后來總部問責,老張越解釋越亂,最后被調崗。接手的新經(jīng)理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團隊:“這批貨積壓,我看了完整流程,核心責任在決策環(huán)節(jié)——前期試銷沒做透,是我的前任和我(作為當時的副手)都沒堅持原則?,F(xiàn)在我們一起想辦法清庫存,誰有思路直接說,錯了算我的?!?
你猜怎么著?原本死氣沉沉的團隊突然活了:有人提議和網(wǎng)紅主播合作“清庫存專場”,有人建議把滯銷品改造成贈品捆綁銷售,甚至有實習生說“能不能聯(lián)系高校社團做線下體驗活動”。最后不僅30%的庫存清完了,還意外打通了“線上直播+高校渠道”的新路子。
這個案例里,老張和新經(jīng)理的區(qū)別在哪?老張把錯誤當成“要掩蓋的污點”,新經(jīng)理把錯誤當成“能治病的診斷書”。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錯誤是組織學習的原材料?!?一個錯誤背后,往往藏著流程漏洞、溝通盲區(qū)、能力短板——你捂住它,這些問題就會像癌細胞一樣擴散;你攤開它,反而能順著錯誤找到“病灶”,把團隊的“免疫力”練得更強。
二、為什么“勇于承擔”比“從不犯錯”更重要?
可能有人會說:“我能力強,盡量不犯錯不就行了?” 但現(xiàn)實是,管理本身就是“在不確定中做決策”——市場會變、人心會變、資源會變,你不可能永遠算無遺策。這時候,“勇于承擔錯誤”的能力,比“少犯錯”的能力更能決定你能走多遠。
1. 擔責是建立“團隊信任”的最快方式
心理學里有個“脆弱性信任法則”:當一個人敢于暴露自己的不完美(比如承認錯誤),別人反而會覺得“他很真實,值得信賴”。
我在MBA小組作業(yè)時遇到過一個組長,有次因為他記錯了提交截止時間,導致我們組差點錯過展示。他當時臉都白了,但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是我昨天看日程時漏了一行,責任全在我?,F(xiàn)在離截止還有2小時,我已經(jīng)跟老師申請延遲1小時,咱們分頭改PPT和演講稿,我來盯時間,出了問題我去解釋?!?
你知道那天我們組多拼嗎?平時摸魚的同學主動承擔了最難的數(shù)據(jù)分析,有同學直接把電腦搬到打印店改格式。最后不僅按時交了,還拿了小組第一。后來大家說:“就沖組長那句‘責任全在我’,我們就愿意跟他干。”
反觀那些犯錯后先甩鍋的管理者,團隊成員表面不說,心里早就把你歸為“不靠譜”——下次遇到問題,他們會先想“怎么撇清自己”,而不是“怎么解決問題”。這樣的團隊,看似“零錯誤”,實則早已失去戰(zhàn)斗力。
2. 擔責能讓你“少犯重復的錯”
我見過最可惜的管理者,是那種“永遠沒錯”的人。比如一個部門總監(jiān),連續(xù)三個季度業(yè)績不達標,每次復盤都說“市場不好”“競品太卷”“下屬不給力”。結果呢?第四季度他換了個賽道,還是犯了同樣的錯——因為他從來沒真正復盤過“自己的決策到底哪里有問題”。
管理學里有個“雙環(huán)學習理論”:普通管理者只做“單環(huán)學習”——出了問題,改行為(比如下次多檢查一遍);優(yōu)秀管理者會做“雙環(huán)學習”——出了問題,先反思“為什么會做出這個決策”“我的思維盲區(qū)是什么”。而“勇于承擔錯誤”,就是“雙環(huán)學習”的前提——你只有先承認“錯在我”,才會真正逼自己去挖深層原因。
就像開車:如果每次刮蹭你都怪“路太窄”“別人加塞”,永遠學不會看后視鏡;只有承認“是我判斷距離失誤”,才能真正練出車感。管理也是一樣,錯誤是最好的“教練”,前提是你愿意當“學員”。
3. 擔責能幫你“帶出自驅型團隊”
現(xiàn)在的職場,尤其是95后、00后,最反感“甩鍋型領導”,最佩服“護犢子+敢擔責”的領導。
我朋友公司有個90后主管,帶團隊做一個客戶方案時,新人小李把報價單的小數(shù)點標錯了,導致客戶差點解約。主管知道后,直接帶著小李去見客戶,當著客戶的面說:“這個錯誤是我的責任——小李提交后我沒仔細審核,我愿意承擔所有損失,并且重新做一份方案補償您?!?
客戶最后被他的坦誠打動,不僅沒解約,還加了預算。回來后,小李哭著說:“主管,以后您讓我干啥我都干,絕對不再犯這種錯!” 后來這個團隊成了公司的“尖刀連”,新人成長速度特別快——因為他們知道:“就算犯錯,領導也會和我們一起扛,所以我們敢試、敢闖?!?
這就是擔責的“蝴蝶效應”:你給團隊成員“試錯的安全感”,他們就會給你“創(chuàng)新的爆發(fā)力”。
三、從“不敢擔”到“會承擔”:管理者的3個實操步驟
當然,“勇于承擔”不是“盲目攬責”——明明是下屬的失職,你非要說是自己的錯,那叫“溺愛”;明明是系統(tǒng)漏洞,你非要罵自己“能力不行”,那叫“內耗”。真正的“會承擔”,是有方法、有邊界的。
第一步:先“停損”,再“認錯”——別讓情緒耽誤事
我見過很多管理者,犯錯后第一反應是“慌”:要么嘴硬辯解,要么唉聲嘆氣。其實這時候最該做的是“停損”——先控制錯誤的影響范圍,再處理情緒。
比如你發(fā)現(xiàn)項目進度落后了,正確的流程應該是:
1. 立刻止損:“現(xiàn)在離 deadline 還有5天,我們先看看哪些環(huán)節(jié)能壓縮時間,需要加人還是調資源,我馬上和總部溝通?!保ㄏ冉鉀Q問題,再談責任)
2. 冷靜復盤:“剛才我梳理了流程,進度落后的核心原因是我上周批準方案時,沒考慮到研發(fā)部的排期沖突——這是我的決策失誤?!保鞔_責任,不模糊)
3. 坦誠溝通:“對不起,因為我的疏忽影響了大家的節(jié)奏,接下來我會每天跟進進度,有問題隨時找我,我來協(xié)調?!保ńo團隊定心丸)
記住:下屬不怕你犯錯,怕的是你犯錯后“沒主意”。先穩(wěn)住局面,再承認錯誤,你的擔責才會有力量。
第二步:分清楚“責任邊界”——別當“背鍋俠”,也別當“甩鍋俠”
管理學里有個“責任金字塔”:基層員工對“執(zhí)行錯誤”負責,中層管理者對“流程錯誤”負責,高層管理者對“戰(zhàn)略錯誤”負責。擔責不是“大包大攬”,而是“在自己的層級內承擔該承擔的責任”。
比如:
如果是下屬沒按SOP操作導致失誤,你作為管理者,責任是“沒培訓到位”“沒監(jiān)督檢查”,而不是說“都是我的錯,和他沒關系”(這會讓下屬失去成長機會);
如果是跨部門協(xié)作出了問題,你該做的是“主動牽頭溝通”,而不是說“都是市場部不配合”(甩鍋只會激化矛盾);
如果是你自己拍板的戰(zhàn)略方向錯了,那就大大方方承認:“這個方向是我定的,現(xiàn)在看確實有問題,我們一起調整?!?
好的擔責,是“不缺位、不越位”——既不逃避自己的責任,也不剝奪別人成長的機會。
第三步:把“錯誤”變成“團隊教材”——讓所有人都學到東西
我參加過一家上市公司的“錯誤分享會”,每個季度,高管都會帶頭講自己“搞砸過的事”:CEO說“去年盲目擴張新業(yè)務,虧了2000萬,教訓是……”;銷售總監(jiān)說“上個月丟了個大客戶,因為我太想簽單,承諾了做不到的服務……”
一開始大家很尷尬,后來發(fā)現(xiàn):原來老板也會犯錯,原來犯錯后不僅不會被罵,還能幫大家避坑。慢慢的,基層員工也敢主動說“我上周那個方案有個漏洞……”
這個做法背后的邏輯是:一個錯誤的價值,不在于“誰承擔了責任”,而在于“多少人從中學到了東西”。
所以,每次錯誤后,你可以帶著團隊做“3個1”復盤:
1個核心原因:這個錯誤最根本的問題是什么?(是能力、流程,還是信息差?)
1個改進動作:我們能做什么具體的事,避免下次再犯?(比如“以后方案必須經(jīng)過法務審核”“每周開一次風險預判會”)
1個團隊共識:從這個錯誤里,我們能總結出什么“團隊規(guī)則”?(比如“發(fā)現(xiàn)問題先報風險,再想辦法”“決策前必須有兩個以上備選方案”)
把錯誤變成“活教材”,團隊才會在“試錯-復盤-改進”中越來越強。
最后想說:
MBA教我們“如何做對事”,但真正的管理智慧,藏在“如何面對做錯的事”里。
你不需要是永遠正確的“神”,但你需要是敢于承認錯誤、能帶團隊從錯誤中站起來的“ leader ”。因為團隊跟著你,不是因為你從不犯錯,而是因為他們相信:就算走錯路,你也有勇氣掉頭;就算摔了跤,你也會拉著大家一起爬起來。
面對錯誤,勇于承擔——這不是軟弱,而是管理的硬實力。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mba_zx/1882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