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考哪幾門科目
摘要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一共考兩門科目:《初級會計實務》和《經(jīng)濟法基礎》,兩科需同時達到60分(滿分100分)才算通過。對于想入行會計的新手來說,這兩門課就像“會計入門的左右腳”——實務教你“怎么做賬”,經(jīng)濟法教你“按什么規(guī)矩做賬”。今天這篇文章,不僅會說清楚兩科到底考什么、難不難,還會給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備考思路,幫你少走彎路。
一、初級會計到底考幾門?官方答案在這里
剛開始準備初級會計的小伙伴,十有八九都會卡在“第一步”——這考試到底考幾門?需不需要一次性考完?
根據(jù)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的規(guī)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只有兩門科目,分別是《初級會計實務》和《經(jīng)濟法基礎》。而且有個“硬性要求”:兩科必須在同一個考試年度內(nèi)都達到60分及以上,才算通過考試,拿到證書。如果只過了一科,不好意思,成績不保留,下次得兩科重考。
說實話,這個“一次性過兩科”的要求,確實讓不少人有點慌。但你也別太焦慮,初級會計畢竟是“入門級”考試,難度設計本身就偏向零基礎考生,只要方法對,認真準備3-6個月,大部分人都能過。
二、《初級會計實務》:看似抽象,實則“接地氣”的“做賬入門課”
先說說《初級會計實務》(下面簡稱“實務”)。很多人一聽“實務”就覺得難,覺得是“純理論”“看不懂”。其實你換個角度想:這科就是教你“如果開了家小公司,怎么記好每一筆賬”,特別接地氣。
1. 科目特點:“理解+計算”為主,死記硬背行不通
實務的內(nèi)容和“錢、賬、表”直接相關(guān),比如“公司收到客戶的錢怎么記”“買了臺設備怎么入賬”“月底利潤怎么算”。這些內(nèi)容不是靠背就能會的,得理解“為什么這么做”,還得會簡單計算(比如存貨成本、折舊金額)。
舉個例子:實務里有個高頻考點“存貨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quán)平均法等),你光背定義沒用,得知道“假設公司1月買了10件衣服,單價100元;2月又買了20件,單價120元,3月賣了15件,用先進先出法算成本是多少”——這種題必須動手算,才算真懂。
2. 考試題型和分值:客觀題為主,大題“藏”在不定項里
實務的考試題型全是客觀題,包括:單選題(20題,每題2分)、多選題(10題,每題2分)、判斷題(10題,每題1分)、不定項選擇題(15題,每題2分)??偡?00分,60分及格。
這里要重點說一下“不定項選擇題”(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大題”)。這種題型會給一段材料(比如某公司的業(yè)務場景),然后跟3-5個小題,每個小題可能是單選也可能是多選(選對一個得0.5分,選錯不得分)。實務的不定項主要集中在“流動資產(chǎn)”“收入費用利潤”“財務報表”這幾塊,分值占比能到40%左右,是拿分的關(guān)鍵。
3. 重點章節(jié):這3章學好,半只腳進及格線
實務一共8章,不是每章都同等重要。根據(jù)近3年考情,第三章流動資產(chǎn)(貨幣資金、存貨)、第四章非流動資產(chǎn)(固定資產(chǎn)、無形資產(chǎn))、第七章收入、費用和利潤,這三章加起來分值能占60%以上,必須重點啃。
比如第三章“存貨”,幾乎年年考“存貨的初始計量”(買存貨的運費要不要算進成本?)、“存貨的清查”(盤盈盤虧怎么處理?);第七章“收入”,會結(jié)合“合同負債”“履約義務”考你“賣東西的錢什么時候算收入”——這些都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識,學會了不僅能考試,以后做賬也用得上。
三、《經(jīng)濟法基礎》:背的多但“不枯燥”,全是“財會生存法則”
再來說《經(jīng)濟法基礎》(下面簡稱“經(jīng)濟法”)。這科常被吐槽“要背的太多”,但其實它講的全是會計工作的“規(guī)矩”——比如“開發(fā)票要注意什么”“工資個稅怎么算”“社保要交多少”,都是你以后當會計每天要面對的“生存法則”,一點不枯燥。
1. 科目特點:“記憶+應用”結(jié)合,別死啃法條
經(jīng)濟法確實有很多需要記的內(nèi)容,比如稅法里的稅率、時間規(guī)定(“增值稅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票據(jù)權(quán)利時效”),但它不是讓你一字不差背法條,而是理解后“會用”。
舉個例子:經(jīng)濟法里“個人所得稅”這章,考的不是讓你背“綜合所得包括哪幾項”,而是給你一個人的收入(工資、稿費、兼職收入),讓你算他要交多少稅。這種題只要記住“各項所得的稅率和扣除標準”,套公式就行,比死記硬背有意思多了。
2. 考試題型和分值:和實務一樣,但“陷阱”更多
經(jīng)濟法的題型、題量、分值和實務完全一樣(單選20題40分、多選10題20分、判斷10題10分、不定項15題30分)。但它的“坑”比實務多——比如多選題里的“時間陷阱”(“30日”還是“15日”?)、“數(shù)字陷阱”(“5%”還是“3%”稅率?),稍不注意就會選錯。
尤其是判斷題,實行“倒扣分”(選對得1分,選錯扣0.5分,不選不得分),所以不確定的題寧愿不選,別“賭一把”反而丟分。
3. 重點章節(jié):稅法占“半壁江山”,這兩章必須拿下
經(jīng)濟法一共8章,第四章稅法概述及貨物和勞務稅法律制度(增值稅、消費稅)、第五章所得稅法律制度(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是絕對的“大佬”,加起來分值能占50%以上。其次是第八章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考“工資怎么發(fā)”“社保怎么交”,和打工人息息相關(guān)),分值也有15%左右。
比如第四章“增值稅”,會結(jié)合“視同銷售”(“公司把自產(chǎn)的月餅發(fā)給員工,要不要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買辦公用品的專票能不能抵扣?”)考你;第五章“個人所得稅”,常考“年終獎怎么計稅”“專項附加扣除怎么填”——這些知識不僅考試用,生活中也能用(比如幫家人算個稅)。
四、兩科一起考?分開考?新手最糾結(jié)的“搭配問題”
很多人問:“我能不能先考一科,明年再考另一科?”前面說了,不行,兩科必須同一年過。那“先學實務還是先學經(jīng)濟法?”“每天兩科怎么分配時間?”這里給不同基礎的人一點建議:
1. 零基礎考生:先學實務打基礎,再學經(jīng)濟法“搭框架”
如果你之前沒接觸過會計,建議先花1-2個月學實務。因為經(jīng)濟法里的“稅法”“票據(jù)法”,很多內(nèi)容需要實務的“會計分錄”做基礎(比如“增值稅的進項稅、銷項稅”,其實是實務里“應交稅費”科目的內(nèi)容)。
實務入門后,再學經(jīng)濟法。每天可以按“實務2小時+經(jīng)濟法1小時”分配時間,實務側(cè)重“做題理解”,經(jīng)濟法側(cè)重“梳理框架”(比如用思維導圖記稅法的稅目、稅率)。
2. 有基礎考生(比如學過會計基礎):兩科交叉學,避免“學串”
如果你有會計基礎,或者正在從事出納、收銀等相關(guān)工作,可以兩科交叉學。比如周一、三、五學實務,周二、四、六學經(jīng)濟法,周日復習。這樣既能避免長時間學一科的枯燥,也能防止兩科內(nèi)容記混(比如實務的“收入確認”和經(jīng)濟法的“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很像,分開學更容易區(qū)分)。
3. 時間緊張考生(比如在職備考):抓重點章節(jié),別“面面俱到”
如果每天只能學1-1.5小時,別想著“把每章都學透”。實務重點抓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經(jīng)濟法重點抓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這幾章學好,過線問題不大。非重點章節(jié)(比如實務的第一章、經(jīng)濟法的第一章)簡單過一遍,做幾道題就行,別浪費時間。
五、備考前必看:3個讓你少走彎路的“避坑指南”
最后說幾個新手常踩的坑,幫你提前避開:
1. 別買“太多資料”,官方教材+真題就夠
很多人一備考就買一堆書:教材、輔導書、題庫、押題卷……結(jié)果根本看不完。其實初級會計備考,財政部指定的官方教材(每年12月左右更新)+近3年真題就夠了。教材是“根本”,真題是“方向”,把這兩個吃透,比做100套模擬題有用。
2. 別“只看課不做題”,實務和經(jīng)濟法都需要“動手練”
尤其是實務,光看老師講“分錄怎么做”沒用,得自己動手寫。比如學完“固定資產(chǎn)折舊”,馬上找3道題練手,寫分錄、算折舊額,錯了再回頭看知識點,這樣才能真正記住。經(jīng)濟法也是,學完“個稅計算”,找個案例自己算一遍,比背10遍公式都管用。
3. 關(guān)注“官方信息”,別被“小道消息”誤導
初級會計的報名時間(一般11月)、考試時間(一般次年5月)、教材變化(每年會有小幅調(diào)整,比如稅法政策更新),這些一定要以“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官網(wǎng)”或“當?shù)刎斦止倬W(wǎng)”的通知為準。別輕信“內(nèi)部押題”“包過”之類的謠言,初級會計雖然不難,但也需要實打?qū)嵉呐Α?
以上就是初級會計考試科目的全部內(nèi)容。其實這兩門課就像會計入門的“敲門磚”,難的不是內(nèi)容本身,而是“堅持”——每天學一點,積少成多,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也能看懂會計分錄,算對個稅”。
最后提醒:2025年初級會計考試的具體報名時間、教材變化等信息,官方暫未公布,請以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最終公布為準?,F(xiàn)在可以先按2024年的教材和考綱打基礎,等新教材出來后再重點看變化部分就行。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yi18.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17364.html,違者必究!